中國動畫電影出海簡史,被“民族化”裹挾的中國動畫電影何去何從?
文章來源:Inpander出海
每到年底,各式各樣的盤點占據了互聯網。
不久前,豆瓣也發布了2021年度電影榜單。排名第一的華語電影是今年 12 月 17 日才上映的動畫電影《雄獅少年》。與此同時,在動畫片分類中,除了劇場版外,上榜的分別是英國的《心靈奇旅》,日本的《音樂》和中國內地的《雄獅少年》。
除了年底大熱的《雄獅少年》外,今年上映且熱議的國產動畫電影還有《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哪吒重生》和修復版的《天書奇譚》。12 月 1 日《白蛇2:青蛇劫起》正式上線 Netflix,登上Netflix 周榜第三。而《新神榜:哪吒重生》的具體上線時間還未知,但播放權在年初已被 Netflix 買下。
而《雄獅少年》因將現實題材和中國文化(舞獅)相融合,一改以往中國電影脫離現實、爭搶神話 IP的“亂象”。觀眾對這部動畫電影出海的呼聲越來越高。而今年,因為國產動畫電影表現不菲,人們對國產電影“崛起”的呼聲改成了“復興”。
概念:動畫電影
動畫電影(Animation Films)指以動畫制作的電影。
一般情況下,動畫電影包括劇場版,OVA。但是嚴格意義上的動畫電影與劇場版電影動畫不同的是動畫電影故事取材并不是由動畫劇或 OVA 中取材。從動畫劇或OVA取材的稱為劇場版或電影動畫。因此,本文所提到的動畫電影不包含劇場版,OVA。
PS.英語中把漫畫分為兒童看的“Cartoon(卡通)”和青少年看的“Comic(漫畫)”)
復:中國動畫電影出海之路
確實,“復興”這個詞比“崛起”更準確。在 2015 年《西游記之大圣歸來》點燃人們對國產動畫電影的熱情之前,關于中國動畫電影的出海史已經早早開始撰寫了。
“然而,真正讓我大開眼界,深深打動著我,激發我今天創作欲望的,是 1942 年在日本首映的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敝嫾沂众V蜗x所提到的這部《鐵扇公主》是由萬氏兄弟(萬古蟾、萬籟鳴、萬超塵、萬滌寰)于 1941 年完成的。這部電影后來傳到日本,在那里它被公認為戰時電影制作的巨大成就。
而后,60 年代問世的《大鬧天宮》花費了萬籟鳴、嚴定憲和其他制片廠員工總共五年的時間設計和監督,每十分鐘的動畫他們要制作 7000-1 萬張原畫,該項目總共設計了 17 萬幅原畫、7 萬幅彩色圖紙。憑借其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和以京劇為靈感的音樂,《大鬧天宮》獲得了無數獎項,贏得了國內外的廣泛認可。
(出自《手冢治蟲物語 我的孫悟空》)
對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動畫家來說,《大鬧天宮》的成功開啟了一個新的可能性世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可以為花費數年時間制作的動畫電影爭取到資金。(在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成立之前,萬氏兄弟受雇于新華電影公司,其高層認為銷售電影設備比制作真正的電影更有利可圖,于是萬籟鳴不得不放棄一段時間的動畫制作 。)
可好景不長,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停滯了將近十年的時間。77 年到改革開放之前,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共生產出 133 部影片(包含短片),時長將近 3400 分鐘。在此期間,中國動畫共有 24 部影片在海外獲獎 37 項,創造新紀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動畫電影是《哪吒鬧?!?,它將中國古典壁畫融入在了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里,被為其故事增添了強烈的悲劇和反抗內核。
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迅速發展,隨著政府資金支持的縮減和投資者涌向利潤更高的業務,動畫外包開始在中國起飛,卡通工廠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日本和美國的動畫(美國好萊塢大片)在中國找到了一批忠實的觀眾。這一時期的國產動畫電影從“閉門造車”(專注中國特色的呈現:水墨、皮影、京劇形象……)轉換到商業化制作,向好萊塢靠近。同時這也是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轉型開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寶蓮燈》,總投資 1200 萬,從配音到歌曲全是大咖(陳佩斯、寧靜、張信哲、李玟……),全面學習好萊塢的制作并將其和中國傳統故事相融合。但當時的中國觀眾仍認為這部動畫有著強烈的國外色彩,觀眾并不買賬,票房表現極差。而這也是中國動畫電影沉寂前的最后一絲曙光。
作為中國動畫電影的主力軍,進入千禧年的上美廠在電影動畫制作方面呈現懸崖式下跌,從此以后把中心完全都放到了 TV 動畫制作上。
直到 2015 年的《西游記之大圣歸來》,這一時期沒有一部長篇動畫電影贏得國內或國外觀眾贊賞。
興:從中國故事再出發
回望中國動畫電影出海史,在影史上留有姓名的動畫都有著濃濃的“中國味”,這個“中國味”通過其動畫形象一眼區別于美國和日本動畫形象。
(美國《獅子王》 日本《前年女優》 中國《天書奇譚》)
其實國產動畫電影制作者選取中國故事很好理解。一方面是故事是中國人都熟知的,降低了觀影門檻;另一方面,前輩的成功經歷向我們證明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從 2015 年《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以來,在國內火爆,并且順利出海的也都保留著濃厚的“中國味”。例如,2015 年的《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出海 60 多個國家,共獲 400 多萬元票房;《大魚海棠》于 2018 年在全美公映;2019 年,國產動畫電影迎來一次大繁榮。全年共上映動畫電影 77 部,總票房約為 121.25 億元,其中,國產動畫電影共上映 34 部,累計票房約 71.04 億元。2019 年至今,中國上映的大批優秀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緣起》、《白蛇2:青蛇劫起》等紛紛投向海外大銀幕和流媒體。
雖然國人對于動畫電影的態度始終有鼓勵的成分,但這份鼓勵在出海路上并沒有給這些優秀的動畫電影帶來許多加持。
例如,2015年《西游記之大圣歸來》雖然出海 60 多個國家,但是海外票房加起來也才四百多萬美元,不管是上映時間長(土耳其上映13周)還是短(阿拉伯兩周),其票房表現都不佳。同樣的,2019 年口碑極佳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出海也遭遇到了這樣的情況。
2015年后,中國動畫電影的出海之路似乎只是在國人的期盼下完成了“出?!边@一步。專注于對中國神話故事改編的國人們緊緊地被“民族化”裹挾住,前人的成功經驗在出海道路上并沒有變成這批動畫制作者的萬能法寶,反而成了攔路石。
出海頻頻遇冷,是因為太“民族化”?
而中國人對中國故事的執著,在最近的《雄獅少年》中被推上高潮。在知乎“媒體評動畫電影《雄獅少年》,稱「表達文化自信,傳揚民族精神」,這部電影有哪些方面值得借鑒?”的回答里,高贊都被這樣的評論占據。
大家的關注點在《雄獅少年》里的人物形象有“辱華”傾向。從更想看中國題材的動畫到人物形象中的中國人是不是帶有刻板印象,國內觀眾們對于“民族化”越來越執著。它到底有沒有“辱華”,這個可能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而 Inpander 想提的是“東方主義”。薩義德認為,東方主義屬于西方建構產物,旨在為東西建立一個明顯的分野,從而突出西方文化的優越性,換成現在網上流行的詞語,可以簡單理解為“辱華”。是西方通過對東方的印象(小眼睛、塌鼻梁)進行整體化,形成關于東方的刻板印象,而下一步就是成為西方對待東方的文化霸權主義。
很多網友認識到了這一點,但他們徹底誤用了,沒有站在東方人的視角,去破除這一刻板印象;反而化作為“精神西方人”,再次用東方主義的慣用邏輯,因為過往的刻板印象,去攻擊小眼睛的同胞,以此來抵制“東方主義”。
不往“辱華”方面靠,提起真正的東方特色的動畫電影,你會想到什么?水墨?皮影?
這些當然是最能一眼區分中國動畫電影和別國作品的特征,但動畫電影的“差異化”一定得靠“東方”來“區分”嗎?
就拿出海來講,所有品牌覺得難做、但都在做、想做好的就是“本土化”,也就是希望自己的產品能夠更加貼合當地的受眾。把動畫電影當成一個“產品”來講,它想要在西方做好本土化,是不是在動畫內容上有點迎合“東方主義”?而如果你做這個產品的時候是沒有考慮到出海,這個產品受眾就被你默認為中國受眾了。而當國內受眾增多,順勢出海的時候就會遇到難點,大的難點是中國人的精神內核外國人很難 get 到;小的難題是在翻譯的時候,很難將語言特色翻譯出去(比如哪吒的“急急如律令”等等)。
這樣一看,中國動畫電影出海的道路好像進退兩難,但沒有成功的案例嗎?國內賣座又叫好的動畫出海受冷,那國產動畫電影出海到底怎么做?
何去何從?
1.拓寬思維,打造差異化
在上文,Inpander 簡略地提到了一些千禧年后出海的國產動畫電影,但其中有一部在海外很受歡迎的影片我沒有提,那就是劉健的《大世界》。這部動畫電影是中國第一次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的影片,也是繼宮崎駿《千與千尋》之后,21世紀第二次有亞洲動畫電影入圍柏林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
但這部動畫電影就沒“中國味”了。它不再取材神話故事,而是選擇更為現實的中國背景,并且劇情上更加更成人向(黑色幽默、荒誕、多線犯罪)。而這部在海外待遇不錯的動畫電影,在國內上映時首日拍片不到 2.8%,票房不足百萬。這再次印證了海內外觀眾的喜好差異成了出海的最大阻礙。
雖然國人喜歡有共鳴的神話題材,但如果一開始經營“宇宙”的概念,那對海外受眾也相對友好,大家有時間去捋清整個大的神話背景和關系線。但現在的情況是,動畫導演們只是恰巧都選擇了神話背景,但后續人物的聯動可有可無,對整個神話背景并無幫助,反而造成了觀眾的審美疲勞。
2.中外合拍,拓展發行渠道
可以通過和海外公司合拍、直接海外投資的形式,推動國產動畫的海外落地發行,同時也可以贏得口碑。
比如,第 91 屆奧斯卡還有一部中美合拍的《沖破天際》提名了最佳動畫短片獎,該片講述了一個關于中國人航天夢的故事。2018年《未來機器城》是中美合拍的一部動畫長片,獲得了安妮獎(動畫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有著"動畫奧斯卡"之稱)。
3.流媒體平臺,低成本、高收益
以 Netflix 為代表的海外流媒體平臺,帶動了國產影視作品發行方式的變革。Netflix 從 2018 年開始,加大對中國國產電影的版權購買力度,先后買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動作電影《動物世界》的全球播放權,2019 年以 3000 萬美元的價格買下國產動畫電影《未來機器城》的發行權。
除了 Netflix,很多國產動漫出海選擇了 YouTube 平臺。在 YouTube 上,《魔道祖師:前塵篇》的累計播放量已經接近 350 萬,《全職高手》的播放量高達 7 億……
從“崛起”到“復興”的口號喊了這么久,每年優秀的動畫電影屈指可數,但確實呈增長趨勢。但與此同時,中國觀眾能更冷靜地看待國產動畫質量,在鼓勵之余,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對動畫從業者來說是壓力也是動力,不管是只面向中國還是出海,影片都需要接受人們的評價,差異化的內容才是關鍵。
文章信息來自于Inpander出海 ,不代表白鯨出海官方立場,內容僅供網友參考學習。對于因本網站內容所引起的糾紛、損失等,白鯨出海均不承擔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若轉載請聯系原出處
友情提醒:白鯨出海目前僅有微信群與QQ群,并無在Telegram等其他社交軟件創建群,請白鯨的廣大用戶、合作伙伴警惕他人冒充我們,向您索要費用、騙取錢財!
